哈佛研究:孩子长期运动,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

2022-10-31 09:15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10| 评论: 0|来自: superlife.ca

摘要: 【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.ca专讯】      除了静止的文字和冰冷的分数,温热的汗水、飞跃的身体、跳动的脚步也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

【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.ca专讯】      除了静止的文字和冰冷的分数,温热的汗水、飞跃的身体、跳动的脚步也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 父母鼓励孩子去参与跑步、球类运动和游泳等体育活动,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  最近关注了一个抖音博主欢哥。  他是1999年江苏省高考状元,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,现在是脑科学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专家。  他在最近的一则视频中感叹道:  “我当初能考上清华,多亏了我的高中班主任!到现在我都很很感谢他。”  “我当初能考上清华,多亏了我的高中班主任!到现在我都很很感谢他。”  原来,自打上了高中,欢哥的班主任就经常带着他们一起运动,天天出去踢球。  等他后来真正研究了脑科学,才明白当初班主任的良苦用心:  “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绪,大量运动能让他们内心的能量和身体里的焦躁不安全部释放出来,荷尔蒙得到挥洒,又得到很多快乐。  同时,一个运动员的目标感、耐力,追求一件事的专注力和持久度都是很强的,这些品质都可以迁移到学习之中。  这些素质在短跑中不是特别明显,但是在长跑中会迅速拉开差距。”  “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绪,大量运动能让他们内心的能量和身体里的焦躁不安全部释放出来,荷尔蒙得到挥洒,又得到很多快乐。  同时,一个运动员的目标感、耐力,追求一件事的专注力和持久度都是很强的,这些品质都可以迁移到学习之中。  这些素质在短跑中不是特别明显,但是在长跑中会迅速拉开差距。”  可谓是一针见血。  孩子的求学之路就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长跑,而高考就像是最后的冲刺线。  决定一个孩子初中、高中阶段能否过好、奠定往后人生基调的,不是别的,正是运动。  长期运动的孩子,大脑发生惊人变化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?  凡是身边那些学霸,以及出类拔萃的人,都特别热爱运动。 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。  据调查结果显示,2016年统计的全国63名状元中,有34位喜欢体育运动;2017年调查的42名状元中,24人爱好运动。  2015年福建理科状元姜麟琨,在学校是出了名的“跑步健将”,甚至高考前一天还在坚持跑步;  2016年广东省理科状元李奕辰长期坚持适量运动,尤其喜欢游泳和羽毛球,即使学业紧张,每天下午也要去学校操场跑几圈;  2018年江西理科状元傅林轲最大的爱好就是踢足球,曾任高中校足球队队长,还获得了省校园足球联赛MVP;  李玫瑾教授也亲口说过:  “那些操场上特别活跃的孩子,一般学习也特别优秀。”     这不禁让人好奇,运动到底有什么魔力,竟然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?  其实,人在运动的时候会产生多巴胺、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,而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。  多巴胺:让人感到快乐,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;  血清素:可以释放压力,提高记忆力;  肾上激素:可以提高专注力,上课更专心。 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,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加州(专题)大学、康乃尔大学主导的“人类脑计划”曾在研究中发现:  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、树突、突触的数量,促进大脑的发育,提高记忆力。 哈佛医学院教授瑞迪,在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与大量研究后也发现:  运动的更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健脑。  他还将大脑与运动的关系,详细著于《运动改造大脑》一书中,而这本书后来被重印了16次,成为风靡全球的革命性读物。  这也验证了当代脑科学研究公认的理论:  运动给孩子的身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刺激,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造了一种环境,使大脑能够更好的去运作、学习。  也就是说,那些经常在操场上奔跑,肆意挥洒汗水的孩子,他们的大脑正在悄悄发生着惊人的变化——会越来越“聪明”。 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,总是看上去神采奕奕、思维活跃、注意力集中了。  因为运动,就是孩子最好的健脑药。  热爱运动的孩子,内心更加强大  记得我小的时候,邻居家有个女孩,从小成绩特别优秀。  别的孩子还在疯玩的年纪,她却总是放学后就乖乖回家写作业,一度成为“全小区孩子的学习楷模”。  后来高中的时候,女孩偶然生了一场大病,休息了一个月。  病好之后的第一次期中测试,女孩的成绩直接滑落到了三十名开外,突如其来的失败,以及父母的抱怨,直接摧毁了她一直以来建立的信心。  此后,她开始一蹶不振,厌学、逃课、轻度抑郁,高三还因为过度焦虑不得不休学,连高考都没有参加,实在令人扼腕叹息。  这个女孩我曾经也见过几次,总是沉默寡言,出门几乎不是上学就是去补课,一副瘦弱不堪的模样。  弱不禁风的身体,永远培养不出坚韧、有活力的灵魂,更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未来。  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:  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、大学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。  这个数字,让很多父母忧心忡忡。  其实,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频发,变得脆弱敏感,遭受到一点点打击就容易一蹶不振;  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常常被关在钢筋水泥的室内学习,一边面临着极大的学习压力,一边又极度缺少运动,缺乏释放的出口。  早年间,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发布过一篇文章,叫《学生自杀频发,体育生却是个例外》。  文中提到:体育运动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教育,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,更重要是对人的意志、精神方面的锻炼。  就像开头脑科学专家欢哥说的那样:  “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定,所以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绪。”  “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定,所以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绪。”  看过一个知乎博主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:  她刚上高一的时候身型矮小偏胖,整个人自卑又敏感,几乎没有朋友。  加上进入新的环境很难适应,学习压力又很大,整个人状态非常糟糕,晚上经常失眠。  一次期中测试过后,她连最拿手的语文都考砸了,难过得一整天都吃不下饭。  父亲发现了她的异样,主动找她谈心,得知她压力太大,便主动带她去爬山,还约定每天清晨两人一起外出跑步半小时。  她惊奇地发现,每次跑完步,心情总是格外舒畅,仿佛身体的疲惫和淤积的坏情绪都随着汗水流淌了出去,学习也更专注了。  坚持一段时间后,她身材苗条了不少,脸上有了朝气,整个人也开朗、自信了起来,渐渐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。  后来,她一跑就是三年,每次学习上遇到挫折了都会出去跑几圈,让自己放松下来。  正是运动不断地给她注入的信心和能量,让她高中三年的状态越来越好,最后考取了一所知名的985大学。  运动就是坏情绪的最好宣泄渠道,爱运动的孩子更乐观,抗压能力更强,内心也更强大。  高考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跑的最快的孩子就能赢到最后。  唯有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情绪,内心始终充满力量,孩子才能一路越挫越勇,乘风破浪,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好水平。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法律申明|用户条约|隐私声明|小黑屋|手机版|联系我们|www.kwcg.ca

GMT-5, 2024-6-26 03:01 , Processed in 0.015732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1 Comsenz Inc.  

返回顶部